黃亮[植物病理學家和農業教育家]

黃亮[植物病理學家和農業教育家]

黃亮,男,1906年4月18日出生,植物病理學博士。他對果樹病害的研究造詣較深,對廣西柑桔類生產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也是知名的大學教授,發表論文百餘篇,對於我國的農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人物經歷

黃亮,1924年夏,梅州市梅州中學畢業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1929年大學畢業後隨即留校,先後任植物系病理組助教、講師。在此期間,他一邊努力完成教學任務,一邊積極開展植物病理學的研究,完成《中國結球白菜及其他蔬菜軟腐病初步研究》和《洋扁豆炭疽病研究》兩篇論文。

1935年秋,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資助,黃亮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院植物病毒系攻讀研究生,併兼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國外研究員,從事柑桔類病害和植物病理的研究。1937年夏,獲得碩士學位。隨後,(1937—1939年),經導師史德尼教授的推薦,考取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植物病理系博士研究生,併兼任植物病理系研究助教;並完成《幾種化學藥液對柑桔類青黴病及綠霉病孢子的影響》研究。

1939年黃亮回國,受聘於廣西農事場任技正,兼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1942年重慶國民政府農林部聘他為廣西省推廣繁殖站技術專員。1944年日寇入侵廣西,桂林、柳州相繼淪陷,黃亮轉入廣西大學任教,並隨校西遷貴州省榕江縣。抗戰勝利後,又隨校遷回柳州鷓鴣江,隨後調桂林雁山廣西大學農學院分部,擔任病蟲害系主任、教授,兼廣西桐油研究所主任研究員。1952年院系調整,廣西農學院成立,黃亮擔任廣西農學院教務長兼教授。1956年後辭卸教務長職務,任植物保護系主任、院務委員會委員,專注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黃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學術統一工作委員會植物病理組委員,中國科學院、農業部植物病理學工作委員,廣西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常務理事、廣西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長等職。

研究方向

植物病理學。

主要貢獻

黃亮早期在蔬菜和糧食作物病害防治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曾發表論文10餘篇,對推動當地農業生產發展做出了貢獻。1935年後,對柑桔類病害的研究較多。1937年完成《幾種化學藥液對柑桔類青黴病及綠霉病孢子的影響》論文,並發表在《美國植物病理學》雜誌上。在任廣西省推廣繁殖站技術專員期間,對廣西柑桔類產區進行了廣泛調研,查清了當地主要病害並提出了防治措施,這對當時我國南方各省的柑桔類種植業的防病治病起到了良好作用,推動了該地區柑桔類生產的發展。1949年黃亮針對柑桔類潰瘍病,進行了多種藥物防治試驗,篩選出了一些有效農藥種類及其使用方法。這項工作在當時來講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其論文被《美國植物病理學》雜誌刊載。

廣西沙田柚是我國重要特產,每年產量甚多,長期因貯藏不當損失慘重。黃亮回國後,就投入到沙田柚貯藏病害的研究。發表《沙田柚貯藏病害防治試驗》論文數篇,對解決貯藏病害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在科學研究工作中,表現了頑強的意志和刻苦鑽研精神。1953年,他接受廣西農業廳的委託,開展對廣西甘薯瘟病進行研究。在既無文獻、又無資料的情況下,黃亮帶領研究人員深入廣西紅薯主要產地,對疫區進行現場調查研究,走訪老農、採集大量研究標本,取得了第一手材料,走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為了鑑定甘薯瘟病的病原,他和研究中心組先後經過1335次分離培養和570次接種試驗,才獲得圓滿成功。發現甘薯瘟病有兩種病原細菌,其中一種在國內外文獻上都沒有作過報導。這一發現,在植物病理學研究上有一定的意義和影響。1956年,黃亮又帶領研究小組開展大田防治試驗研究工作,先後選育出了三個抗病豐產的甘薯品種。其中“桂農一號”品種具有高抗病、品質好的特點,其產量比當地推廣品種高2-3倍,受到民眾歡迎,很快在桂南各縣廣泛推廣,在生產上發揮了較大的作用。1958年,他深入廣西岑溪縣開辦民眾性防台甘薯瘟病培訓班,推廣甘薯瘟病防治措施,並協助該縣實現了無甘薯瘟病縣。

1960年,黃亮還參加廣西首次農作物病蟲害普查工作,親自主持廣西農作物病害鑑定及名錄編寫工作,並於1964年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頗受國內外同行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